http://www.hteacher.net 2016-10-20 10:44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论语》中的教育观点
【答案】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要在文化上广博地学习,在行为上用礼法约束自己。出自《论语》。
2.【知识点】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案】D。
【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3.【知识点】校园文化
【答案】A。
【解析】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
4.【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B。
【解析】阶段性具体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5.【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
【答案】D。
【解析】考查教育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概念。
6.【知识点】课程的分类
【答案】B。
【解析】学科课程是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7.【知识点】新课程改革
【答案】B。
【解析】新课改规定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变“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性。
8.【知识点】教学原则
【答案】C。
【解析】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王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9.【知识点】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D。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0.【知识点】品德形成的过程
【答案】C。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1.【知识点】德育方法
【答案】A。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12.【知识点】注意的品质
【答案】D。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衡量注意的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13.【知识点】思维的分类
【答案】B。
【解析】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梅梅头脑中出现草莓的具体形象.应该属于具体形象思维。
14.【知识点】斯金纳关于强化的分类
【答案】D。
【解析】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5.【知识点】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B。
【解析】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
16.【知识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没有形成守恒,小新认为大杯饮料多表明其还没有形成守恒概念,处于前运算阶段。
17.【知识点】情感的分类
【答案】B。
【解析】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18.【知识点】认知方式的类型
【答案】C。
【解析】杰罗姆·卡根依据个体解决问题时的速度与精确度的偏好,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冲动型;而有的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
19.【知识点】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B。
【解析】恐惧症是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小蕊属于恐惧症中的单纯恐惧症。
20.【知识点】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答案】B。
【解析】卡片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属于代币的一种,所以这种方法属于代币奖励法。
21.【知识点】教师期望效应
【答案】A。
【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二、辨析题
22.【知识点】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23.【知识点】教学过程的本质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般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上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24.【知识点】学习迁移的分类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后来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属于逆向迁移,两种学习之间是干扰作用属于负迁移。所以,倒摄抑制是一种逆向负迁移。
25.【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迁移从结果来说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因此,发生负迁移时,对问题解决起到的是消极阻碍作用。
三、简答题
26.【知识点】教材编写的基本方式
【参考答案】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
27.【知识点】德育方法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学习的榜样
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28.【知识点】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参考答案】
(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9.【知识点】后进生的教育
【参考答案】
后进生具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的心理特征。
针对以上心理特征.班主任在教育中应注意如下两方面: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教师只有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利用其优点作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
四、材料分析题
30.【知识点】教育评价
【参考答案】
(1)“我”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出现了表扬失度的问题。材料中“我”为了转化后进生,把表扬当成一种策略和手段。但却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尺度。不当的表扬适得其反,使阳阳骄傲自满,忽视自己缺点.不愿再接受批评。
(2)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激励和表扬.但这并不意味着表扬多多益善.甚至是不加选择的。老师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要注意几点要求:
①适度表扬.把握原则
恰如其分地表扬才能起到鼓励和感化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表扬一定要把握好原则,既有利于学生找到努力方向.改正错误.又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要让学生知道是因为什么受到表扬.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
②表扬要因人视情而异.“对症下药”
表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施予表扬。在对骄傲自大的学生进行表扬的同时,还应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表扬要实事求是,不能故意表扬让其自我膨胀,应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指明努力的方向。
③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表扬与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以表扬为主,但也不能忽略批评,要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表扬适度,批评适当。
31.【知识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
(1)老师在讲课前展示教具、宣布考试成绩两种行为造成了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于学生来说,教具是一种新异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相对于新课内容,考试成绩对学生产生的关注强度更大,学生必然会分配更多的注意到考试成绩上。
(2)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措施包括:
①上课前,明确告知学生这节课的目的和任务:
②排除与课程无关的刺激的干扰,如宣布成绩、发放作业等可安排在新课程结束后:
③合理设计课程,安排教具呈现的时间和顺序,保持教具作为新刺激的相对强度:
④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间接兴趣,并努力将其发展为直接兴趣。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lmj18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