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师精心编写,一周一套模考卷,模拟真实考场,比赛实时排名,赛后更有名师视频解析!
实力论英雄,马上参赛,一决高下!

截止当前参考人数:1060人

幼儿模考

10月9日9:00—10月12日24:00

幼儿成绩排名(前十名)

模考大赛排名为科目一+科目二
选择题合计分数总排名

小学模考

10月16日9:00—10月19日24:00

小学成绩排名(前十名)

模考大赛排名为科目一+科目二
选择题合计分数总排名

中学模考

10月23日9:00-10月26日24:00

中学成绩排名(前十名)

模考大赛排名为科目一+科目二
选择题合计分数总排名

温馨提示:模考视频解析请于本学段模考结束后加入QQ群(242568902)看群公告听直播解析。

活动说明

您还未登录
无法参与比赛哦

立即登录

刷题成绩未达300分
无法答题哦

关闭备考资料

当前账号未参加刷题活动
无法答题哦

关闭备考资料

您的成绩(科目一+科目二)

关闭

您的奖品
精美小本子1个

关闭

关闭
温馨提示:模考视频解析请于本学段模考结束后请加入QQ群(242568902)一键加群看群公告听直播解析。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考点】依法执教【解析】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执教主体的特定性;执教依据的专门性;执教性质的特殊性;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故C项说法错误。

2.【答案】C.【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本题A项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B项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C项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要求,D项违背了终身学习的要求。故本题答案选C。

3.【答案】B.【考点】儿童权利【解析】儿童拥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艺术形式或儿童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信心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此项权利的行使可受某些限制约束,但这些限制仅限于法律所规定并为以下目的所必需: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名誉;保护国家安全;保护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道德。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不包括B项,所以选B。

4.【答案】A.【考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解析】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采用教师培训机构集中培训与幼儿园园本培训、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教师培训机构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总培训学时的三分之二学时数。所以本题选A。

5.【答案】A.【考点】教师的职业理念【解析】幼儿园要建立备课制度,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克服对教学参考的过度依赖。采用主题备课与活动设计相结合、独立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职初教师的规范性备课与经验教师的个性化备课相结合,使备课成为一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性工作。所以本题选A。

6.【答案】A.【考点】义务教育法制定的依据【解析】《义务教育法》是以《宪法》和《教育法》为依据制定的。故选A。

7.【答案】C.【考点】义务教育法【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所以本题选C。

8.【答案】A.【考点】严重不良行为【解析】B、C、D项属于不良行为,A项因多次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所以本题选A。

9.【答案】B.【考点】学校安全方面的职责【解析】有关部门应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故选B。

10.【答案】B.【考点】幼儿园工作规程【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一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故选B。

11.【答案】C.【考点】幼儿园工作规程【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故选C。

12.【答案】A.【考点】未成年人保护法【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故选A。

13.【答案】D.【考点】职业道德【解析】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故选D。

14.【答案】A.【考点】教学方法【解析】教师教学应努力把学生喜爱音乐的动机迁移到学习动机上来,既尊重鼓励了学生,也避免了教条的管束和批评。故选A。

15.【答案】A.【考点】职业道德的特点【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因此"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是由示范性决定的。故选A。

16.【答案】C.【考点】师德修养【解析】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是时代发展对现代教师提出的要求。故选C。

17.【答案】D.【考点】文化常识【解析】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所以本题选D。

18.【答案】D.【考点】文化常识【解析】因为题目所了作品的一个大意,最后一句话"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再结合题目的选项可以看出答案是《西游记》。因为《西游记》这部小说就是写的师徒四人克服重重困难西天取经的故事。而《垂老别》是一首古诗,是通过描写一位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悲切场景,不仅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遭受的灾难,而且忠实深刻的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科举制度、婚姻自由、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所以本题选D。

19.【答案】B.【考点】文学常识【解析】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到巴尔扎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1833) 和《高老头》(1835)。 所以本题选B。

20.【答案】A.【考点】文学常识【解析】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所以本题选A。

21.【答案】B.【考点】历史常识【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于是产生了阶级。所以本题选B。

22.【答案】D.【考点】历史常识【解析】商朝又称为殷朝。后来,殷都成为废墟,人们称之为"殷墟"。19世纪末,在殷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商朝的青铜器制造和青铜器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铸造技术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汤刑是商朝法律总称,名字来源于商朝的创建者汤。农业是商朝生产的主要部门,种植的作物有黍、稷、麦、稻、桑、麻等。但是不是出自商朝的文明成果,因为农业的产生时间更加早。所以本题选D。

23.【答案】A.【考点】历史常识【解析】李冰负责修建都江堰,郑国修建郑国渠。大禹治水在夏朝,范蠡辅佐越往勾践取得霸主地位,后来成为有名的商人。所以本题选A。

24.【答案】B.【考点】历史常识【解析】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本题选B。

25.【答案】B.【考点】历史常识【解析】新青年的创办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开启了新文化运动。所以本题选B。

26.【答案】C.【考点】计算机常识【解析】根据分栏对话框可以灵活设置,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栏数和间距都可灵活设计。所以本题选C。

27.【答案】D.【考点】计算机常识【解析】利用填充柄填入递减列数据,先选中两个递减数列单元格,拖动填充柄即可。所以本题选D。

28.【答案】D.【考点】逻辑推理【解析】本题属于分析推理类问题。题目关于三种颜色球的猜测,篮球次数最少。以篮球作为假设的起点,已知"每人都只猜对一半",可假设,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故第二句话红球在中间抽屉错误,第一句话: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错误,黄球在中间抽屉正确;第三句话: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正确,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错误。结合选项分析,答案为D选项。

29.【答案】A.【考点】类比推理【解析】在商品经济社会存在商品流通,在生命肌体里进行血液循环;且没有商品流通就称不上商品经济社会,没有血液循环就称不上生命肌体。所以本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非常值得称许的,践行了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儿童现和新型的教师观。(1分)
首先,素质教育观认为,对幼儿的教育应从小事抓起,保教结合;注意发挥一日整体活动功能,导为主,教为辅。材料中老师看到珍妮的忧郁、不开心,积极想办法帮助珍妮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在店里买了蝴蝶结后,和店主一起夸奖她漂亮,尤其是"昂起头来真美!"在这样的鼓励表扬下,珍妮慢慢的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4分)
其次,以人为本的儿童观主张儿童是人,具有与成人平等的价值与尊严;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该给儿童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儿童是独特的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材料中老师在发现珍妮的问题后,在尊重她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帮助她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让她树立了自信,变得快乐活泼起来。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4分)
再次,从教师观的角度来说,幼儿教师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幼儿健康心理的培育者。材料中,老师特别关注到了儿童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并积极的采取措施去帮助指导珍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珍妮获得了进步;而且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4分)
总之,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符合教师职业理念的,所以是正确的。(1分)
【考点】职业理念
【解析】题目要求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需要从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儿童观和新型的教师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理论和材料相结合,做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用语准确。

31.【参考答案】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1分)
首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负责训练的老师不但没有仔细引导华华,还当场严厉指责她,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4分)
其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负责训练的教师,在看到华华总是出错后,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去积极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而是采用语言上的讽刺、挖苦方式,结果导致华华放弃了跳舞,也不喜欢跳舞。所以老师没有做到教育育人的要求。(4分)
再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材料中负责训练的老师批评华华的言语粗鲁,侮辱孩子的人格,不但造成华华的退出,对其他学生也势必会造成不好的影响。(4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热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关爱每一位学生。只有真正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分)
【考点】职业道德规范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分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终身学习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需要把握具体的各自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表现去分析,要答哪一点,不答哪一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并在总结答案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2.【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对柳条憔悴、土地干裂、尘土飞扬、动物躁动的描写,(2分)勾勒出了雨前干燥、灰暗、烦躁的景物情状。(2分)
2. 雨前的自然气候,是作者当时心态的写照,也是当时整个社会气氛的形象比拟,当时社会的阴暗沉闷正是作者心头阴影的根源。(5分)身处于这样的时代环境,作者的心情犹如那需要滋养的北方大地。文章寄情于景,委婉曲折地抒写了一个知识分子既对黑暗现实不满、失望,又找不到出路的那种忧郁伤感的思想感情。(5分)
【考点】阅读理解
【解析】本题第一问属于内容理解题目。解答时,用文中关键词进行总结。第二问,也属于内容理解的题。1933年中国国内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步伐,国内国民党积极剿共,消极抗日。政治气氛十分压抑。国家前途在哪里,未来在哪里,一片混沌。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了这篇文章。所以,答题时,需要结合这样的背景由景及情的总结答案。

三、写作题

【参考范文】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育家马卡连柯这样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学生的责任心,将关系到他以后的人生。每个人不一定都会有卓越的贡献,但如果没有责任心,他一定很难成功。有责任心,才会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认真,才更容易抵达人生的巅峰。言必行,行必果,半途而废是缺乏责任心的集中表现,如果一个孩子遇到困难,就推脱逃避,想要放弃,那么他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言出必行的习惯,不能让他们只愿意做异想天开的做梦人,而变成行动上的"矮子"。
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正面宣传。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经常看到有关藤野先生的笔墨,他总是认真细致地帮鲁迅修改笔记,连文法的错误、血管图的微小偏差都不放过,他的责任心让鲁迅先生一生缅怀;胡适的母亲是一位如孟母一样严厉而愚祥的母亲,"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催我去上早学",替"大哥"还赌债,这些都是因为她,内心秉持着一种责任;莎莉文老师用爱心和耐心让海伦·凯勒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将责任化为无私的爱心,将海伦的世界点亮,被誉为"再塑生命"的人……这些感人的故事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给他们有关责任的教育,除了这些过去的事迹,教师还要积极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有责任心的榜样,为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树立一面鲜活的旗帜。
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会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会让责任心成为学生心底的花,但责任心的花种不能一直在心底开花,还得在行动中展现。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变得很有责任感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在与学生沟通的前提下给学生设定完成任务的期限,如果他们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将受到惩罚,在害怕后果的影响下,学生便会自觉地完成既定任务,慢慢地就会养成有责任心的好习惯。花有果的责任,云有雨的责任,太阳有光明的责任。学生有学习的责任,老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将思维幼稚的孩童变成心智成熟的人,而责任心就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孩子培育成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对老师教学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孩子人格培养的重要一步。教师要时刻秉持责任之心,将孩子培育成一个有责任的人。
【考点】写作能力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给了我们一个关于里根总统小时候的故事,通过这样故事让里根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并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题目说文体不限,但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要写诗歌或者剧本,因为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题目自拟,字数800左右,这些都是题目的硬性要求,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立意方面:可以采用概括中心法来提炼,材料的核心无非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成为有责任心的人。所以,在立意的时候,可以结合责任这方面去进行。布局方面:建议大家写议论文,因为议论文的结构容易把握,也容易展开进行论证。比如:上面的范例,文章从提出观点,分析论证观点和总结观点三个步骤来进行。给人感觉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论证方法上:范文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同时要注意,题目要求从教师职业的角度出发,所以在文章论述的时候,必须结合教师职业,上述范文注意到了这一点。语言方面:注意运用说理性语言。

关闭
温馨提示:模考视频解析请于本学段模考结束后请加入QQ群(242568902)一键加群看群公告听直播解析。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考点】学前儿童知觉发展【解析】深度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程度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2.【答案】B.【考点】一日生活指导【解析】科学合理就是既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又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能力。比如对入厕喝水的要求:托班、小班幼儿在老师提醒、帮助下喝水、人厕;中、大班幼儿独立喝水、入厕。对于托、小班的幼儿来说,主动意识处于发展时期,一定需要老师来提醒完成喝水、入厕活动;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以培养其主动性和独立性为目标。

3.【答案】D.【考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解析】听说游戏属于规则游戏,是用游戏的方法来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为主。

4.【答案】D.【考点】学前儿童言语发展【解析】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在1~3岁,该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

5.【答案】D.【考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解析】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6.【答案】D.【考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解析】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要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这种家庭教育做法是较为合理的。

7.【答案】A.【考点】学前儿童言语发展【解析】儿童书面言语的产生,如同口头言语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言语开始,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

8.【答案】B.【考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解析】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行为,对儿童智力发展和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是有利的。

9.【答案】A.【考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解析】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活动时,合理安排以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

10.【答案】D.【考点】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解析】情绪主要是生理因素的作用。

二、简答题

11.【答案要点】
(1)学前教育重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4)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5)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

12.【答案要点】

(1)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2)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3)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
(4)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他极力反对束缚儿童自由、扼杀儿童天性,认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卢梭强调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或强加于他们,那是最愚蠢的做法。卢梭极力推崇儿童的天性和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他主张:"先让他们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佯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想出来的。"这样,在清楚地了解儿童真实情况后,才能更好地顺其天性地培养他。
同时,对于天性中的消极方面,卢梭认为要趁他们性情柔和易导的时候来消除,"除了在他一生当中危害最轻的时候就抛掉它们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就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
他借性善论而力倡解放人性和革新教育,使人成为文明的牺牲品,提倡顺其天性的自然教育。一方面,他认为人的天性发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儿童的发育水平。他曾根据儿童的发育把未成年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其发育水平而安排了教育重点,如婴儿期,0~2岁,教育以身体养护和锻炼为主;儿童期,3~12岁,教育重点以感觉教育为主,不宜进行理性教育;青春期,13~15岁,理性和知识教育时期;青年期,16~20岁,此时期以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性教育为主。另一方面,他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特点,"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正因为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教育"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卢梭的儿童观及自然教育思想对后来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14. 【答案要点】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孩子们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合作的基本步骤和简单方法。但是,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游戏前商量不够充分。协商是合作的前提,充分的协商能使接下来的合作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在结构游戏前,我们都给予幼儿一定的商量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幼儿可以就搭建内容、搭建方式(包括使用何种建构材料、选用的颜色)、合作成员的分工等内容进行充分的商量。但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往往急于开始游戏,对于商量这个环节做得不是很充分。在案例中,三个孩子商量完毕,游戏开始了,姚诸悦第一句话就是对丁星或说:你去拿绿色和黄色的百变积木,等会我们要用的。用何种积木、什么颜色,本来应该在商量阶段中,合作成员共同商议决定的。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做到充分的商量,就开始了游戏,最后导致了这样的局面——搭建材料的选择成了姚诸悦一个人的决策。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督促幼儿做到游戏前充分商量:
①观察各组幼儿商量情况,锁定经常性商量不充分的小组,采取教师旁听指导的形式,引导幼儿充分商量。教师的旁听可以是"隐蔽"的,尽量在不影响幼儿的情况之下留意听他们的商量情况。教师的"指导"应是及时的,如发现幼儿商量有何不足之处,应在他们商量环节结束后立即进行小组交流和引导。防止幼儿经过~段游戏时间后,忘记当时的商议情况而降低引导效果。②用多媒体手段记录两组幼儿的商量、游戏过程。运用对比教育的手段告诉幼儿充分商量的重要性。并学习较好的一组是怎么商量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2)游戏中个别幼儿对合作同伴的主导性较强。在任何一个合作小组中,组长与组员的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组长在小组中起着协调意见想法的作用,将组员的意见协调统一成为该组的一致意见,以促进合作的顺利开展,而不能直接作为幼儿的策划者和指挥者。但在案例中,组长姚诸悦的言行都透露着他对这个小组成员的"高控制",忽视了与成员间的商量。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 关注合作成员的组合,教师可在幼儿自主结对的基础上对一些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时需符合的原则有:避免小组成员能力差异悬殊。如果在同一个小组一个孩子能力很强,其余孩子能力在平均水平以下,那么能力弱的孩子容易被能力强的孩子"领导"。调整征求孩子的意见。教师在进行调整是需要得到幼儿的同意,以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组长的人选应尽量引导孩子们选择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而不是建构水平高的幼儿。因为,组长的作用在于与组员间的协调,属于同伴交往范畴。如果选择建构水平高的孩子也容易产生一言堂的现象。②让孩子们先学会商量的语言,再用语言影响行为。孩子们的行为往往是语言先行的,说什么样的话接下来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评环节中跟孩子们一起想想在商量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好听的话。引导幼儿不用命令式的语气,多用征求他人意见的疑问句。
(3)游戏中缺乏进一步的商量。事实上,商量应该是贯穿于整个结构游戏始终的,最初的商量不能预计到随着游戏的进程会出现的新状况。因此,游戏时进一步的商量也十分重要。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唐佳琪搭完了最初商量时的任务,就开始自顾自搭别的东西,完全脱离了他们这个小集体。如果这时他们能就唐佳琪接下来该干什么进行商量的话,那么唐佳琪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搭没有用的机器人了。为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能继续商量,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给孩子们讲述类似案例,以"他们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那你有什么好意见吗?"这几个问题引导孩子们发现在游戏过程中也是需要商量的。

15.【答案要点】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动手能力。
(2)实验;游戏操作。
(3)间接"教";发现学习。
(4)物质环境;人际环境。
(5)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

五、活动设计题

16. 【答案要点】
《美丽的窗花》(大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观察冬天玻璃上冻成的窗花,发现窗花的变化,并能充分想象。
2.初步了解窗花形成的原因。
3.对探究霜的奥秘产生兴趣。活动准备:蜡笔、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连续三天观察自己家或幼儿园玻璃上冻成的窗花,并通过绘画等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2.在正式的集体活动中观察窗花。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窗上的窗花。
(2)讨论:"你刚才看到的窗花像什么?""你在家里每天观察到的窗花都一样吗?它们都像什么?""玻璃窗上冻成的窗花是什么?"(霜)"霜是什么样子的?""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霜?"
3.讨论了解霜形成的原因。提问:"什么季节才会看到有霜?""霜是怎样形成的?"
4.绘画。
(1)教师提要求:"将你观察到的美丽窗花画出来。"
(2)组织幼儿绘画。
(3)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画。活动延伸:早晨来园后,可以带幼儿去户外观察地面或植物上的霜。

关闭
温馨提示:模考视频解析请于本学段模考结束后请加入QQ群(242568902)一键加群看群公告听直播解析。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考点】素质教育观【解析】A项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C项是针对有效教学的,D项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这一前提下进行的。所以本题选B。

2.【答案】C.【考点】个性教育【解析】个性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不是要让学生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所以本题选C。

3.【答案】D.【考点】素质教育【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所以本题选D。

4.【答案】C.【考点】有教无类【解析】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是指无论什么人,不分阶级和等级都是可以接受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两者内涵一致。

5.【答案】C.【考点】新课程改革【解析】ABD选项不符合新课程对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描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是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所以本题选C。

6.【答案】A.【考点】不能获得教师资格的情形【解析】以下人员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1)被撤销教师资格不满5年的人员;(2)丧失教师资格人员;(3)被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4)受到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作弊处罚不满3年的人员。所以,本题选A。

7.【答案】A.【考点】未成年人保护法【解析】保护未成年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所以,本题选A。

8.【答案】D.【考点】法律关系的主体【解析】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学生与教师,所以本题选D。

9.【答案】A.【考点】教师申诉制度【解析】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所以本题选A。

10.【答案】B.【考点】公正评价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所以本题选B。

11.【答案】B.【考点】未成年人保护法【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生的作品受到保护,教师随意采用侵犯了学生的著作权。所以本题选B。

12.【答案】C.【考点】义务教育法【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所以本题选C。

13.【答案】A.【考点】义务教育法【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所以本题选A。

14.【答案】D.【考点】义务教育法【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所以本题选D。

15.【答案】C.【考点】道德行为【解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所以本题选C。

16.【答案】D.【考点】教师的惩戒【解析】ABC都是违反国家法律的。所以本题选D。教师的惩戒包括进行思想教育,剥夺学生的某种资格,如评选三好学生等等。

17.【答案】C.【考点】教师素养【解析】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本题选C。

18.【答案】A.【考点】人文常识【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B选项中,"花甲有二"指的是62岁,应排除;C选项中"古稀"为70岁,应排除;D选项中"执掌教坛垂六十载"意思是从事教师职业60年,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应排除。所以选择A选项。

19.【答案】D.【考点】科技常识【解析】A选项说法正确:2008年的汶川地震震级8级,是我国194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B选项的说法正确: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又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海岭地震带,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与欧亚地震带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挤压,地震活动频度高。C选项的说法正确: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D选项的说法错误:震源深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之一,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0.【答案】C.【考点】历史常识【解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这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这次战役之后,清政府在做出很大让步的基础上,双方签订了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签订的第一份条约。因此本题选C。

21.【答案】C.【考点】艺术鉴赏常识【解析】元四家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文征明是明四家之一。所以本题选C。

22.【答案】B.【考点】历史常识【解析】远在重庆的周恩来,得知皖南事变,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在《新华日报》上留下了著名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所以本题选B。

23.【答案】A. 【考点】地理常识【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常识。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侧,是莫沃尔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2007年7月,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A选项错误,所以选择A选项。有"泰国的珍珠"之称的是普吉岛。

24.【答案】B.【考点】文化常识【解析】周代增加的两根弦表示的是文与武。所以本题选B。

25.【答案】B.【考点】文史常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常识。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成为"会元"。故B错误,本题答案为B.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26.【答案】C.【考点】直言命题【解析】本题为直言命题推理。由"我们班有的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为真,则"我们班至少有一个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也为真,而"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会使用计算机"为假,换位推理可得"不会使用计算机的有些是我们班的同学";只有"我们班有的同学会使用计算机"无法判断真假,因为有可能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不会使用计算机。所以本题选C。

27.【答案】C.【考点】模态命题【解析】本题属于模态命题,"不可能所有的"等价于"有的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8.【答案】C.【考点】计算机常识【解析】插入点在第一段最末位置,按Delete键将会把第一段落和第二段落合并成一个段落,如果插入点在字符间,按Delete键,删除的是后一个字符;按退格键删除的是前一个字符。所以本题选C。

29.【答案】B.【考点】计算机常识【解析】终止幻灯片的放映只需要按ESC键就可以了,所以本题选B。

二、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案例中班主任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其具有先进的教师职业理念,是值得表扬的。(1分)
首先,从素质教育观来看,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和进步。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重引导启发式教育。在评价方式上:注重激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材料中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因为学校认为他们是差生就放弃他们,相反,班主任老师看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有针对性的加以鼓励引导和启发,用多种标准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自信,所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4分)
其次,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巨大潜能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具有主体地位和主体需求及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班主任老师通过鼓励和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不仅学习上而且班风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所以,班主任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4分)
最后,新型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材料中的班主任老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帮助学生积极进取。体现了新型的教师观要求。(4分)
总之,班主任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所以是正确的。(1分)
考点】职业理念
【解析】本题要求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需要从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三个角度进行。答题时注意综合语言和材料不要答得过多。另外三个角度可以分别进行阐述。同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说明。

31.【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班主任没有做到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1分)
班主任王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并做到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而案例中的王老师由于李某长期汇报班级的一些情况心生厌烦以及忧心自己的公开课,所以对李某进行言语上的攻击,损害了李某的尊严,致使李某变得情绪低落,无精打采。(4分)
班主任王老师的行为违背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王老师在遇到李某长期报告班级的情况时,对李某进行当场指责,没有循循善诱的进行引导,诲人不倦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所以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4分)
班主任王老师的行为违背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王老师在忧心公开课时,没有很好的处理心态,将消极情绪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在对学生的指责方面,言语不雅,没有为学生规范良好行为做好典范。(4分)
教师作为学生的言传身教者,应当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性,并给予学生人文主义的关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分)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六点要结合材料去分析答哪一点不答哪一点。同时,在阐述理论的时候,要结合材料,有理有据,分层论述,用词准确。

32.【参考答案】

(1)作者写了5个事例。事业得意的朋友被自己的野心和理想逼;学生和老师间的教学相逼;金庸被报社逼;传统的击鼓催诗;兰亭流水催诗。(4分)
(2)"内外交逼"指的是内在方面被自己的理想、野心、抱负逼迫;外在被自己的处境逼迫。(2分)
人所以能被逼出来,是因为人一方面有惰性,在没有逼迫的情形下,往往容易安于现状;另一方面人又有巨大的潜能,在被逼迫的环境下,潜能迸发出来,人们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能取得巨大的成就。(4分)
要想逼出成功,首先,要在内在层面有危机感,有目标、有理想、有追求,要注重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积蓄力量;其次,外在层面,将自己置身于被逼迫的环境中,在相互的竞争和追逐中,自身的潜能就可能被激发出来;再次,要有行动,坚决而果敢的行动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坚实的迈进。(4分)
【考点】阅读理解能力
【解析】本题第一问属于内容理解的题,通过对五个事例进行总结不难得出答案。第二问属于观念探究题。分成了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内外交逼"的理解;第二是如何理解,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去回答。由于第一个层次已经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所以,对第二个层次的内容的回答,可以从为什么和怎么样来进行回答。

三、写作题

【参考范文】
饮赏识教育之水 育健康成长之花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被人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的信心、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打架男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这就是赏识教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成长。
赏识教育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直接向老师求教的活动,也是教师赏识学生的最佳时机。对于学生,他们渴望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得到关注和赞美,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温和的话语和一声鼓励的语言都能使他们喜欢学习,树立信心。
赏识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做到持之以恒。最胆小怯弱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教师除了在学习上发现学生优点,还要在课间活动、校园活动、好人好事等方面随时随地发现优点。这种发现不是有意识地去进行,而是随意的观察。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夸奖、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去做。当你用赏识的目光去审视不同的学生时,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独到之处,持之以恒,时刻不忘给予学生希望,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赏识教育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赏识学生就要坚信学生是聪明的,永远鼓励学生,而不是挖苦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学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的态度要宽容,语气要和蔼,批评时不大声指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充满尊重、信任,他们就会更懂得自爱和自信。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位教师都要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教师的赏识,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找回自信,激发潜能。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些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备,不如赏识,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在赏识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考点】写作能力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文体要求议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立意方面:陶老的话内含着要求教师要实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文章结构方面,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语言方面,要注意说理性。

关闭
温馨提示:模考视频解析请于本学段模考结束后请加入QQ群(242568902)一键加群看群公告听直播解析。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选A【解析】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也就是说,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因此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本题选A。

2.选A【解析】A项双轨制是在欧洲封建社会产生的,以英国的双轨制为代表,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但是,封建社会教育在师生关系上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专制性,并没有民主化的特点。本题选A。

3.选A 【解析】按照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也称正规课程,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即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显著特点是计划性。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校园文化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属于隐性课程。本题选A。

4.选B【解析】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努力不够。本题选B。成败归因理论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5.选A【解析】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本题选A。

6.选A【解析】摘录和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可以有效地概括出重点。分析和做笔记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基础,对小学生学习而言较难。本题选A。

7.选C【解析】我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的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本题选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教师资格条例》是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的。于1995年12月开始实施。

8.选B【解析】负强化是指通过移除个体希望避开的刺激来增强某一行为或反应的过程。正强化是指通过提供当事人所喜欢的事物或奖赏来增强行为或反应的过程。强化是行为主义学派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强化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正强化和负强化。考生可以简单记忆: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同时,考生还要能够正确区分负强化和惩罚,负强化与正强化一样,都是使行为的概率增加,而惩罚则是使行为的概率降低。本题选B。

9.选D【解析】麻疹的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是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本题选D。

10.选D【解析】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其中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做好后进生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本题选D。

11.选A【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选项A体现的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本题选A。

12.选C【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管理模式分为四类:(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平行管理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4)班级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本题选C。

13.选C【解析】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题干表达的正是罗森塔尔效应,本题选C。第一印象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偏差,它是指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共鸣效应即共鸣现象,物理学上也叫共振,是指一个物体振动时,另一个物体也随之振动的现象。移情效应是指人们在对对象形成深刻印象时,当时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对对象今后及其关系者(人或物)的评价的一种心理倾向,即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引起他人的同类心理效应。

14.选D【解析】向师性指的是小学生依附于教师,对教师产生依赖。在低年级儿童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道德标准的化身,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本题选D。

15.选A【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或教学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诊断。按照评价的功能及用途,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本题选A。

16.选C【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操作定向阶段;操作模仿阶段;操作整合阶段;操作熟练阶段。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学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题干陈述的正是操作整合阶段,本题选C。

17.选B【解析】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本题选B。

18.选C【解析】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指出的四个阶段如下: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本题选C。

19.选C【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了三个强化,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外部强化):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直接强化的作用并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观察者对强化的期望影响了他注意榜样行为,激励他编码并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替代强化:观察着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如看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自己也好好学习。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在题干中,"警示教育"是通过别人的事例来教育和告诫当前的听众,所以是替代强化。在这里,虽然警示也是来自外部的,但是相对来说,替代强化更准确。本题选C。

20.选B【解析】奥苏泊尔提出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认知同化的过程可分为三种,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题干中,规则是比例证包容度更高的概念,所以是一种上位学习。本题选B。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3)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着(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22.参考答案: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将各种教育教学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也因此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的秩序和风气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同时,班级秩序和班风也是在学生的共同学习中形成的,而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活动以类似社会中的组织层次和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和理解社会角色分工,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23. 参考答案:
(1)精选教材内容。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
(2)合理组织材料。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迁移意识。
(5)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在教学中,负迁移会对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该材料中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在以下这些方面符合新课程理念: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中识字转向在生活中识字,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汉字的意识和习惯。其次,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积累了相关的字。
(2)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提出的几种记字方法中,有些方法不是非常好,不能帮助他们准确快速地识记字,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好。其次,以材料中的"菜"字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如下两种方法来教学:第一种,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生活、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运用图片或蔬菜,让学生在看看、读读、认认中识字。第二种,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来识字,因为"菜"字是个形声字,因此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5.参考答案:
(1)优点:上述片段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2)缺点:该片段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段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理解"晓"、"知"等字的写法和意思。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春晓》的诗意及古诗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这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古诗的结构。
(3)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盂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晓"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是什么?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设计理由: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知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学习。

27.参考答案: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揭题。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之间的联结点,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以几张卡片作为切入点,有效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关闭
温馨提示:模考视频解析请于本学段模考结束后请加入QQ群(242568902)一键加群看群公告听直播解析。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考点】师生关系【解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所以本题选C。

2.【答案】A.【考点】职业道德【解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这句话说明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尚和无私。所以本题选A。

3.【答案】D.【考点】行教的含义【解析】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用教师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学生就是"行教"。

4.【答案】C.【考点】卢梭的教育观【解析】卢梭提倡自然教育,他所理解的自然,是指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淳朴和良知。卢梭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因此,他主张顺应儿童自然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所以本题选C。

5.【答案】B.【考点】义务教育法【解析】我国于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所以,本题选B。

6.【答案】B.【考点】受教育权的内涵【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是指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并受满法律规定的教育年限,学校和教师不能随意开除学生。学习权是指学生有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的权利。公正评价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要求教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在学生成绩档案中,在毕业时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所以本题选B。

7.【答案】D.【考点】两个全面的内涵【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所以本题选D。

8.【答案】A.【考点】教育评价的作用【解析】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主要具有导向、诊断、鉴别和激励作用。所以本题选A。

9.【答案】C.【考点】师德修养【解析】师德修养具有时代性,即师德修养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前进,这一特点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所以本题选C。

10.【答案】C.【考点】皮格马利翁效应【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望效应,体现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期望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已有智力、学业或品德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表现出的对学生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估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通过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在学生身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本题选C。

11.【答案】C.【考点】教师法【解析】 《教师法》第二十九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所以本题选C。

12.【答案】C.【考点】义务教育法【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所以本题选C。

13.【答案】B.【考点】义务教育法【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所以本题选B。

14.【答案】A.【考点】文化常识【解析】"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代表墨子的主张;"知雄守雌"出自《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比喻与人无争,是道家学派的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儒家学派孟子的主张;"法后王"是荀子的主张。所以本题选A。

15.【答案】C.【考点】文化常识【解析】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所以本题选C。

16.【答案】A.【考点】文化常识【解析】《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雕塑《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杰作,雕塑《大卫》是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他们三人都是欧洲人。A项正确。"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在非洲;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在欧洲。B项错误。《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在南美洲;《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在北美洲;《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属于欧洲。C项错误。《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作,《源氏物语》是日本作家紫式部的作品,二者属于亚洲;《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属于欧洲。D项错误。所以本题选A。

17.【答案】A.【考点】文学常识【解析】"初唐四杰"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以王勃成就最高。"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他们的诗文虽仍未脱齐梁以来的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在记忆时,考生可以记他们的简称,即"王杨卢骆"。所以本题选A。

18.【答案】B.【考点】地理常识【解析】西印度群岛是北美洲的岛群,位于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之间。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来到该岛群巴哈马群岛东侧的圣萨尔瓦多岛,他误认为该岛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后因该群岛位于西半球,故称西印度群岛并沿用至今。所以本题选B。

19.【答案】B.【考点】艺术鉴赏【解析】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中国画最强调用线条造型。所以本题选B。

20.【答案】A.【考点】自然地理常识【解析】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寒潮南下会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或伴随着雨雪天气。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事业本题选A。

21.【答案】C.【考点】计算机常识【解析】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现在常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百度、谷歌、搜狗等。所以本题选C。

22.【答案】B.【考点】科技常识【解析】第一字宙速度(v1)是指航天器沿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有两个别称: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若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则说明该航天器是沿着地球表面运行的。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千米/秒。所以本题选B。

23.【答案】A.【考点】历史常识【解析】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封建统治称为"贞观之治"。所以本题选A。

24.【答案】B.【考点】文化常识【解析】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马拉松赛是为纪念一位希腊战士而设立的。公元前490年,在希腊的马拉松附近的战场,一位战士携带着战胜波斯国的消息奔向雅典传达胜利战报。但是,这位战士却累死于此历史性长跑的终点,因此马拉松赛即是为这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士而设立。所以本题选B。

25.【答案】B.【考点】科技常识【解析】题干的意思是,中国人具有智慧,阿拉伯人善于交流,法兰西人善于动手发明。A、C、D项分别表达了这三个意思。由题干无法推断出B项的结论。所以本题选B。

26.【答案】B.【考点】文化常识【解析】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分别是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所以本题选B。

27.【答案】A.【考点】计算机常识【解析】回收站是硬盘划分的一块区域 回收站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夹,默认在每个硬盘分区根目录下的RECYCLER文件夹中,而且是隐藏的。当你将文件删除并移到回收站后,实质上就是把它放到了这个文件夹,仍然占用磁盘的空间。所以回收站的文件是可以恢复的 清空回收站后 其实是可以通过注册表和软件把数据恢复的。所以本题选A。

28.【答案】C.【考点】逻辑思维【解析】A、B、D项都和题干中表达的意思一样,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而C项孙亮和李强是战友则属于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所以本题选C。

29.【答案】A.【考点】逻辑思维【解析】题干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前件,即P,"搞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后件,即q,可以由q推出p,将A项翻译可知,如 果q则p,即前推后,q推出p。这和题干一致,所以本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从素质教育观的角度来看,该数学老师的说法是错误的。(2分)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学的内容上要注意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教育着眼点上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5分)
材料中该数学教师面对学生差别很大的情况,按照学生的最低水平教学,显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听不懂教师没有去反思是否有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上的问题,教育着眼点上,老师显然也没有考虑到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只让学生学会、听懂。(5分)
所以,教师应该在照顾到不同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因材施教。(2分)
【考点】职业理念
【解析】本题要求从素质教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需要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七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分析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挖掘材料内在的隐含信息,比如: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有就是没有注意到因材施教,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对材料分析的时候要注意挖掘的隐含信息。

31.【参考答案】
材料中小李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
(1)材料中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赛。材料中,小李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对工作变得不负责任,不认真备课上课,敷衍塞责。显然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4分)
(2)材料中的教师没有做到真正地关爱学生。教师关爱学生就要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绝对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小李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这些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进行罚站、甚至赶出教室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是值得注意的。所以,该教师的行为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4分)
(3)材料中的教师没有真正地做到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的小李老师,认为"教师上课就是那么一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对校长的谈话,也不以为然,这些都表明小李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4分)所以,材料中小李老师后期的做法是应该引以为戒的。(1分)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六点要结合材料去分析答哪一点不答哪一点。同时,在阐述理论的时候,要结合材料,有理有据,分层论述,用词准确。

32.【参考答案】
(1)①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③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2)①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的坚韧的较量;②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③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
【考点】阅读理解能力
【解析】本题第一道题属于分析结构和内容理解杂糅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从文章的中心和文章的脉络两个方面去分析和总结。第二个问题属于观念探究题。在回答原因的时候,要注意从塔里木河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去思考。

三、写作题

【参考范文】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这启示我们,应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合理的帮助",就如同"学游泳"的故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潜质,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鸭子天生会游水,一下水便驾轻就熟。兔子擅长短跑,松鼠擅长爬树,这是他们的特性所定。然而硬让他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即便费尽心思,付出十足努力,收效也不会很大。这就像让农夫去造机器,让教师去打针一样,即使努力,也必定弄出乱子,无法完成任务。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对于学习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发展,促使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再者,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也需要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学生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各有特长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张扬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特长得到最充分的施展。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其学习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美,晴有晴的丽,雨有雨的趣。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点】写作能力
【解析】本题属于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题目要求自拟,文体要求大家写议论文,能就不能写其他文体。字数方面要求1000字,前后不要超过50字就可以;立意方面:作为寓言类材料要注意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通过分析不难得出材料的寓意是讲要因材施教,而不能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布局方面:如果是写议论文,则分成三个部分,即立论、本论和结论。立论部分就是点出自己的观点,本论部分,主要采用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式,同时要注意结合材料的启示,联系实际去写作。语言方面:注意运用说理性语言。

关闭
温馨提示:模考视频解析请于本学段模考结束后请加入QQ群(242568902)一键加群看群公告听直播解析。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选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洛克的《教育漫话》中的名言。

2.选A。【解析】这句话是孔子的教育名言,说明了教师示范作用的重要性。

3.选A。【解析】略。

4.选A。【解析】新课改中的评价强调的是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评价的结果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5.选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6.选B。【解析】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产生。

7.选C。【解析】课程是教育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施工蓝图"。

8.选C。【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朝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9. 选C。【解析】在课程的分类中按照实施主体不同分为三级课程,分别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0.选B。【解析】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11.选B。【解析】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2.选B。【解析】所谓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13.选C。【解析】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

14.选D。【解析】记忆的敏捷性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的特征。能在短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名接线良好的表现。

15.选C。【解析】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合理化的表现有两种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16.选C。【解析】粘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朝气。

17.选C。【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18.选D。【解析】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19.选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为人师表"规定的教师具体职业行为之一。

20.选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习需要的概念。

21.选B。【解析】15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危机的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二、辨析题

22.此说法不正确。
【解析】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而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所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23.此说法不正确。
【解析】认知分割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场独立性的认知风格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程度,场依存性的人在信息加工时,对外在的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它们各有特点无好坏之分。

24.此说法不正确。
【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例如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做了某一类型的题目后有助于再做同类型的题目,但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则有消极的影响。

25.此说法不正确。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为了获得知识或者获得解答而对于的需要。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有着显著的优点:
(1)打破学科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2)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3)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7.参考答案:
(1)教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28. 参考答案:
(1)情绪情感更加丰富。
(2)情绪的强烈性。
(3)情绪不够稳定。
(4)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
(5)情绪两极性明显。
(6)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
(7)逆反性

29. 参考答案: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四、材料分析

30. 参考答案
(1)点题:王老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析题: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全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要注意个别差异,以便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案例中王老师让"吃不饱"的王超单科免修,上地理课时可以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正是关注到了王超的个体差异,对他进行了"特别对待",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教师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当王老师发现王超单凭课堂上的知识已经"吃不饱"时,通过让他单科免修的方式,并为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改变了王超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影响着王超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这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31. 参考答案
此案例可以从道德品质的形成上来分析。
张明作为一名中学生,身体健康,喜欢打架,打完后知道不对,但改不了,说明从品德心理结构的四个要素,即知情意行上来说,他没有达到统一。张明在对待打架这个行为上,从道德认识上他能认识到打架不对,说明他能辨别行为的是非善恶,但在道德情感上来说,他有所欠缺,没有从心理上体验到打架这个行为带来的厌恶感,相反他可能从打架中体会到了某种快感,导致他屡教屡不改,因此使得他知情意行不能一致。老师和家长可能也只是从道德认知上对张明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道德情感上予以感化,因此虽然有所成效,但不能使张明彻底改掉这个坏毛病。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对张明的教育应聪慧情感入手,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打架的不对,对打架的行为产生厌恶感。只有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才构成道德动机,从而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

关闭
进入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购物车 购物车 0
新浪 华图教师
官方认证微博
QQ 微信 华图教师
微信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

华图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30-17:3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