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9-08-22 14:10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课题:寄情山水
二、课时: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画法的山水画作品,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学习山石、树木的画法,并能够采用“三远法”的空间处理关系,运用墨色虚实,浓淡变化,表现一幅山水画小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分析、体验与小组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展研究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与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山水画的创作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能借助笔墨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山石、树木的画法以及中国画表现中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掌握勾勒、皴擦、点染等山水画创作步骤。
教学难点:运用丰富的笔墨变化表现出富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教师为学生演唱歌曲《水墨丹青》:“泉中水、墨丹青、花瓣落地也有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介绍中国画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中的精髓,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古今艺术家,并用导入语引出课题:大家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如何画中国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寄情山水》的学习,体会一下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二)讲授新知
(1)自由畅谈、了解概念
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言,谈谈山水画的概念。
教师总结:在中国画中,描绘自然风光的绘画称为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风景画,画家在提倡“师法自然”的同时,更多的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己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感悟。
(2)对比欣赏、感受意境
教师PPT展示黄山风景照片,与黄永玉的《黄山图》和刘海粟的《黄山云海》请学生对比欣赏思考问题:画家笔下的山水画与自然景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山水画的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追求意境美。
(3)火眼金睛、探讨画法
PPT呈现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马远的《寒江独钓》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作品。组织学生玩“火眼金睛”的游戏,以小组的形式观察讨论:山水画的画法有哪些?
教师总结:水墨、青绿、浅绛、等等。
(4)连线游戏,探究“三远”
教师组织游戏“连连看”。PPT呈现范宽《溪山行旅图》王蒙《清卞隐居图》倪瓒《六君子图》与“高远”“深远”“平远”三词,请学生进行连线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从山下而仰山巅为高远,从前山窥后山为深远,从近山望远山为平远。三远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吧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了无限的空间。
(三)教师示范
引导学生参考教材中的图示,探讨山水画技法:勾、皴、擦、染、点。PPT呈现山石和树木的照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特征:石分三面、树分四枝
教师示范山石的表现:
1.画石须先勾出形状。
2.然后用灵活的笔触皴出石的脉络凸凹。
3.再用干笔侧锋擦出山石粗糙的质感。
4.最后以湿润的墨或色渲染,使其逐渐丰富完整,再点上苔点,注意安排好苔点的大小和聚散。
学生自由体会树木和云水的画法,教师辅导点评并提示学生注意:画树主要应表现出树枝向四面生长的自然形态,叫做“树分四枝”。 最后点叶,注意叶点的大小和疏密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山水画的作画步骤:勾勒、皴擦、点染、完成
提示学生创作完成后要题款用印。
欣赏一组图片:思考1、什么构图?2、这种构图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竖构图:呈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感?表现险峻的山势之美。
横构图:表现山川磅礴的气势。
(四)课堂练习:
作业内容:灵活运用所学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以及“三远法”的构图方法,表现一幅富有意境的山水画小品。
作业要求:注意1、画面构思有意境;2、画面空间有层次;2、笔墨浓淡干湿相结合 。
练习环境:《高山流水》古典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五)展示评价:
创作完成后请学生讲作业贴到展示区,指导学生从笔墨是否有变化、是否表达美好意境、构思是否巧妙等角度进行评价。
组织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说说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原因,以及可以加强的部分。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整体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为同学指出可以继续改进的方向。
(六)小结拓展:
师生共同回顾课堂收获,并对课堂内容做一拓展:我们今天学习的中国画只是中国众多优秀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山水画家。其实,只要我们能够向他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勇于创新,也一定会走向成功!鼓励学生课下多多去了解传统艺术,为继承了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