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su.hteacher.net 2021-10-24 10:12 江苏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B
【解析】从题干表达的教学流程,可以看出该老师采用的是发现式教学,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教学环节。(1)问题情境。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逐渐缩小观察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案例中,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体特大洪水的录像提出问题。(2)假设—检验。让学生提出假说,并加以验证,得出概括性结论。案例中,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游的资料,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社么会含有大量泥沙?”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3)整合与应用。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到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运用新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案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故本题选B。
2.B
【解析】现代教育学对发现学习法是这样定义的:“发现学习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资料、材料自行进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故本题选B。
3.C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出现了许多否定班级上课、倡导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故本题选C。
4.C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故本题选C。
5.C
【解析】反映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的测验是常模参照测验。一种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测量,主要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早期的教育测验和大部分智力测验基本上就是常模参照测验。故本题选C。
6.B
【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感觉自己能够完全生存时,他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绩,从而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上。故本题选B。
7.A
【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题干中,先学习西瓜、葡萄小概念,再学习更高的概念水果,属于上位学习。故本题选A。
8.B
【解析】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本题中,“银”与“很”是相似的刺激,留学生把“银”与“很”都认作“很”,是一种刺激的泛化现象。故本题选B。
9.A
【解析】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题干中带到游乐园(施加愉快刺激)属于一种正强化,故本题选D。
10.D
【解析】教学设计的原则一般包括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可测平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学科的特点,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要具体、可操作;难度要适中。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江苏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模拟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